从日本民众对口罩的接受程度 透视戴口罩行为背后折射的文化差异
By Patrick Chen
新冠肺炎肆虐,人人自危 。一些毫不显眼的日常用品 ,诸如口罩之类 ,突然变得弥足珍贵。谁也不曾想到口罩这个在某些国家极为普遍的必需品,最近占据了国际社会热点的风口浪尖。究竟我们应不应该带口罩,这个话题遭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媒体的口诛笔伐。主流西方媒体认为,戴口罩并不会比勤洗手带来更多的效益。相反地,戴口罩会促进恐慌的散播,不仅有碍观感,而且会令人与“犯罪“联系起来。反观口罩文化盛行的日本,出门戴口罩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习以为常。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日本民众能如此广泛地接受口罩?来自英国肯特大学和日本秀明大学的研究员关于对日本人民戴口罩行为的研究 ,也许能够以小见大,帮助人们剖析戴口罩风气背后的一些迷思。
关于戴口罩的历史根源
关于带口罩的历史记载最早可追溯到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时期。最早的口罩是用纱布制造。学者认为这种用纱布制造的口罩能透过减少人手对呼吸道的触摸,以防止疾病的传播。值得注意的是,在1918年,人们戴口罩的行为在美国的几个城市被认为是有效阻止疾病传播的举措,并且在当年获得了由政府赋予的法律地位。与此同时, 这种措施也获得了英国官方的认可和推广。可到了1919年之后,随着西班牙流感爆发的终结,口罩在除了日本的其他地方便不再流行。到了20世纪后期,意大利流感肆虐。日本人民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以及减少因转季引起的季节性过敏现象,口罩的使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进入21世纪,经过 SARS ,禽流感,猪流感的洗礼, 口罩的功能性才终于再次引起国际性的广泛讨论。
为什么日本民众能如此广泛地接受口罩
研究者指出,日本人对口罩的接受程度,很大成分上来源于日本社会的独特文化。根据日本传统,保持个人的内在纯洁是日本社会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日本病理学,疾病也被称之为“风” 。而“风”作为存在于外部环境的“秽物”, 会打破“壁垒”,污染人本身纯洁的内在。 基于这种思想,戴口罩作为一种自发性的手段, 会被认为是除药物治疗之外,能有效抑制外部不确定性的方式。在现代社会,戴口罩会与个人道德水平相提并论。因为日本人普遍认为,戴口罩能显著减少疾病的传播。所以戴口罩会被视为一种展示公民责任感以及礼仪的举措。在职场上,戴口罩是员工对公司表忠诚的一种行径。因为在日本的职场文化中,作为在职员工要严格服从公司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面前,员工需要牺牲一些在个人层面上的生活选项,以彰显对规章制度的尊敬与畏惧。在这个背景下,人们戴口罩的行为不仅仅只是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它也是对公司表现出情感依恋(归属感)的一种半强制性的方式。再比如,从9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滞胀,日本国民对于政府不满的情绪慢慢地转移到了对本国公共卫生系统的不信任,随之而来的自我保护主义的思潮开始盛行。国民从经济表现的角度出发,开始把戴口罩视为一种主动性的规避风险的方法 。2011年福岛核危机, 口罩在日本国内的使用量达到空前。研究员进一步指出, 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可能不只局限于反映社会恐慌和展示来自个人层面的风险管理。口罩作为一种实行个体主动防御机制的媒介, 更多地暗喻着普罗大众对当代政权处理危机时无能的无奈与反抗。
透过分析日本人对戴口罩行为的接受度,我们可以得出,对于人们戴口罩的行为, 我们不应该仅仅把讨论停留在口罩在病理学范畴上的应用。通过小小口罩,来窥探背后蕴含的巨大意识形态交战,也可能会是减少误会摩擦,促进文化融合与感知(cultural perception),和增加包容性的一种思想维度。